校园动态
2025年北外中国—中东欧人文交流会议在宁波举行
供稿单位: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发布日期:2025-05-27

5月24日,2025北外中国—中东欧人文交流会议作为第九届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交流会的首场活动,在宁波泛太平洋酒店举行。同时召开的还有第三届浙江—中东欧国家教育智库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文学学科建设共同体”年会。本次会议得到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宁波市教育局等单位的支持。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姜瑜大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傅博,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娟,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东欧研究中心主任赵刚,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李迎迎,宁波工程学院校长邵千钧,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张国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李振利,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校长格雷戈·马伊蒂赤,匈牙利罗兰大学副校长郝清新,波黑巴尼亚卢卡大学副校长克里斯蒂娜·潘特利奇·巴比奇等出席会议。

来自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黑山、波黑、北马其顿、克罗地亚、希腊、德国、英国、新加坡、白俄罗斯等国家以及来自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宁波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近80所中国高校的200余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北外中东欧研究中心主办,宁波工程学院承办,会议主题为“中欧建交50周年背景下的中国—中东欧国家文明交流与互鉴”。

赵刚主持主旨发言环节,他表示,北外的中东欧语种专业创办于1954年,在过去的70年里,在语言人才培养、文学翻译与研究、文化关系研究、区域国别研究等方面成绩斐然,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从2016年开始,北外中东欧研究中心隔年举办中国—中东欧人文交流论坛,旨在以语言为桥梁,以人文交流为纽带,推进中国与中东欧各国人民民心相通。

姜瑜代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经过十三载的发展,在互联互通、经贸投资、交通物流、文化旅游、地方科教、智库媒体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有效提升了中国同中东欧国家整体合作水平。人文交流既是中欧关系的一大重要支柱,也是中东欧合作框架内最活跃的板块之一。展望未来,我们要登高望远,坚持人文交流合作大方向;要乘势而上,完善人文交流平台机制;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人文合作内涵。中方愿与中东欧各国一道,以互利共赢为基石,把文明互鉴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把人文交流的纽带织得更密更牢,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全面均衡发展,共同开辟中欧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夏娟认为,本次会议以“中欧建交50周年背景下的中国—中东欧国家文明交流与互鉴”为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推进人文交流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一是通过人文交流“交朋友”,有利于助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发展;二是通过人文交流“长本领”,有利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互学互鉴;三是通过人文交流“促合作”,有利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往来;四是通过人文交流“保和平”,有利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安全发展。

李迎迎在主旨发言中强调,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语言教育和文化交流在促进国际理解与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天津外国语大学重视中东欧语种专业建设和与中东欧国家高校的交流合作,愿意继续推进与中东欧国家的教育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格雷戈·马伊蒂赤在主旨发言中分享了欧洲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为中欧教育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郝清新以视频形式参会,他深情回顾了罗兰大学与北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展合作以来积累的深厚友谊,并简要回顾了罗兰大学汉学系的发展历史与建设特色。

主旨发言结束后,会议以“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教育合作”为题举行高端对话会,参加对话会的嘉宾有张国强、李振利、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杨锐、克里斯蒂娜·潘特利奇·巴比奇、匈牙利欧亚中心主任乐文特和波黑东萨拉热窝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博日达尔·波波维奇。六位嘉宾就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重塑全球教育生态、如何在不同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下实现有效融合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教育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同时也对培养具有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国际化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主旨发言和高端对话会之后,会议还设置了四个分论坛,主题分别为: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交流与互鉴、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学交流与互鉴、中国—中东欧国家媒体交流与互鉴、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互鉴,近70位中外学者在分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宁波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的永久会址,近年来在推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教育文化交流方面成果丰硕。本次会议在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期间举行。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充分显示了北外在中东欧语言人才培养、区域国别研究和中外人文交流方面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