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主办,北外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承办的全球文明论坛分论坛、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国际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命运共同体:挑战与未来”。
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秘书长,北外校长、党委副书记杨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Irina Bokova)为会议致开幕辞。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内蒙古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纳日碧力戈,北外艺术研究院院长宁强,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前巴黎十大副校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第9-11卷)国际学术委员会主席高畅(Augustin Holl),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吴金孟佐(Khin Maung Zaw),奥克兰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劳伦斯·西蒙斯(Laurence Simmons),多米尼加共和国科学院院士、多米尼加大学中国和亚洲分析与研究中心主任爱德华多·克林格·佩维达(Eduardo Klinger Pevida)和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汉弗莱·莫西(Humphrey P.B. Moshi)等作主旨发言。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安娜·基列耶娃(Anna Kireeva),亚美尼亚国家科学院研究员阿拉拉特·科斯塔宁(Ararat Kostanian),阿联酋趋势研究与咨询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娜杰拉·阿尔扎鲁尼(Najla Alzarouni),北外丝绸之路研究院执行院长、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吴浩,拉美安第斯路国家科技组织主席、创始人马尔科·安东尼奥·卡韦罗(Marco A. Cabero Z.)和南大河联邦大学教授安德烈·路易斯·雷耶斯·达·席尔瓦(André Luiz Reis da Silva)等学者作线上发言。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李又文、王展鹏、周鑫宇,专用英语学院教授莫天安(Andrew Tien-on Mok),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驻华代表处(北京外国语大学墨西哥研究中心)主任诺君辉(Adalberto Noyola)等主持了会议各环节的讨论。
杨丹在讲话中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一项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更是一条承载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的道路。十年来,中国与150多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共建国家持续推进互联互通建设,基本形成“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架构;同时,通过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助力全球产业链稳定,推动世界经贸更加开放,共同促进国际理解。
伊琳娜•博科娃对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的第一次线下聚会表示祝贺。她表示,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倡议在经济、基建、抗疫等方面获得重要成果,同时,该倡议也推动了高校、学者和青年交流。她强调语言在增进国际理解中的基础作用,赞扬北外在多语教学和区域国别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希望“一带一路”推动高校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形成促进知识传播、文明互鉴和形成共同价值基础的网络。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未来十年,“一带一路”倡议将面临更多挑战,因此,沿线国家应团结起来,共塑“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正面形象,引导世界民众认识真实的“一带一路”,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多边主义原则,促进自由贸易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推动持续交流,达成平等互信。同时,共同推动学科交叉、学者协作和学术创新,将“一带一路”实践上升为可指导更广泛实践的理论,建立新的知识体系。与会学者倡议大家共同努力,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
大会正式发布了全球研究服务平台和区域国别学期刊英文版。全球研究服务平台是聚焦区域国别学垂直领域的新型数据库,囊括以全球244个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的关键文献数据,涵盖核心期刊、智库和国际组织的数百万种文献知识图谱。区域国别研究者可以在平台上获取学术整合、知识索引、国别研究对比、主题研究对比、信息推荐等服务。区域国别学英文期刊是立足中国区域国别学的理论创新型期刊,为中外学者提供优质的学术发表平台。上述成果是北外在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背景下,于2023年积极推进学科建设的务实性阶段性成果之一,充分体现了领域交汇、视角交叉和人文交流的区域国别学科特点。
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是由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发起的国际学者学术网络,由来自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覆盖100多种语言的知名学者组成,汇聚世界各国一流学者,共同推动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增进中外学者在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中的对话互通、交流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