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凉风有信,金秋朗朗!在这美好时节,我们隆重举行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3008名新同学开启人生新篇章。我代表定华书记、全体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为你们的成长成才付出辛劳与汗水的父母、老师、亲友,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感谢!
在座各位同学多数是00后,你们的人生轨迹和中国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高度重合,是真正的强国一代。你们的人生与中国崛起、世界发展,人类未来息息相关。你们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考验和磨砺,增添了不少人生的丰富和厚重。昨天,你们努力拼搏、勤奋向上。今天,你们满怀自信、朝气蓬勃地来到北外。明天,你们将从北外走向世界。
你们中,来自新疆的彭籍瑶同学,年仅15岁,是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你们中,10名同学成为爱沙尼亚语专业第一批学生,妥妥的全国C位首发。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迎来了5名新生,这是人工智能时代语言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探索!此外,“英语+法学”“英语+金融学”“西班牙语+新闻与传播”“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一流学科联合培养项目开创了跨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先河,全国期待。我们还要热烈欢迎西部支教团的9名同学返校,你们用志愿行动讲述了美好的青春故事!
欢迎所有的新同学!

北外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学校,80余年来,北外不断续写“把世界介绍给中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新征程,不断践行“红色基因、卓越气度、家国情怀、全球格局”的北外精神,不断用创新实践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2021年8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老教授们亲切回信,锚定了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培养一大批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深化中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
讲故事是人类重要的能力。柏拉图就曾经说过,“谁会讲故事,谁就控制世界,谁就拥有整个世界。”《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甚至相信,“讲故事”和“相信故事”的能力,是人类超越动物,展开大规模协作的前提。事实上,讲故事可以建构未来,凝聚共识,达成协作,推动发展。在当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必答题。
我以“以语为媒,以文载道,做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为题,对刚刚步入北外校园的同学们提三点希望,和大家共勉:
一、以语为媒,讲好有广度的中国故事
讲述有广度的中国故事呼唤北外担当。人类没有统一的语言,要实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沟通交流,必然需要外语这把金钥匙来开启对话沟通的大门。北外建校81年来,以语言为媒介,连接中国与世界,讲述着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故事。我们把覆盖181个中国所有建交国的101个语种引入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通过23个孔子学院和遍布全球的网络把汉语带到了全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见证中国百年复兴之路、现在已经107岁的伊莎白教授,全国优秀教师、自称“百岁教书匠”,今年已经100岁的陈琳教授为代表,一代代北外人将外语教育的接力棒薪火相传。希望你们向前辈看齐,传扬精益求精的卓越气度,扛起“语通中外、道济天下”的时代重任。
语言是软技能,软技能需要硬功夫。作为新同学,无论什么专业,北外人都要说一口字正腔圆、落落大方的好外语,掌握“语出惊人”的北外真功夫。疫情好转时还将实施北外学子“全球行”计划,让每一个同学在读期间都至少有一次出国学习研修的机会,真正实现“北外人、世界行”。
讲述有广度的中国故事呼唤共建语言共同体。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智能革命风起云涌,带来全球外语界创新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机器表达不了情感,外语替代不了母语,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构建多语的平等的无障碍沟通的世界。
北外作为全球外语类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率先行动,在80年校庆之际,联合全球外语类高校发出《全球语言教育共同体宣言》,旨在推动新时代语言教育、服务、研究、保护的全球协作,建设全球语言服务平台,以全球语言共同体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讲述有广度的中国故事呼唤多元视角看世界。从单一的语言、单一的视角看世界,视域是片面的,大千世界必然有看不到的地方。掌握一门语言就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如果你们能从101种外语出发看中国,那么就获得了诠释中国的101个不同角度。从中国看世界,从世界看中国,方能更好地发现和讲述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二、以文载道,讲好有深度的中国故事
从丝绸之路到 “一带一路”,中华文明为世界呈现了一个古老深邃的中国,也呈现了一个变化发展的中国。我们要发挥外语、外嘴、外脑、外媒的优势,向世界呈现厚重的传统中国、鲜活的当代中国、多彩的未来中国。
一是要挖掘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讲好传统中国故事。5000年中华文明弦歌不辍,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我们需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创新型发展,在世界文明共同图谱中挖掘和阐释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世界一同感受传统中国的魅力。
二是要凝练中国奇迹的世界意义,讲好当代中国故事。中国奇迹已经成为事实。但也免不掉被当作“例外”或者“偶然”,中国经验的独特价值与世界意义被低估了。讲好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理论框架、精神内核、话语体系上我们都应有自我创新和突破,能够面向中国现实、回答中国问题、总结中国经验、形成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
三是要总结中国道路的必然规律,讲好未来中国故事。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经验总结,集中体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著作中。北外牵头组织全国专家编写了“理解当代中国”11个语种39本系列教材,本学期将在全国使用,你们将是第一批读者。这是了解中国特色发展模式最时尚的读本,是解读中国道路最好的思想指南。能够回答中国何以成功走到今天、何以自信走向未来,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共同经验和宝贵财富。
三、以心相交,讲好有温度的中国故事
《文中子·礼乐》中写到,“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心相通,心相通在情与共。以心相交,讲有温度的中国故事,才能让中国故事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
讲述有温度的中国故事,希望在青年。更好的世界需要最好的中国,最好的中国需要最赞的青年。你们是中国和世界互动故事最好的创造者、记录者、讲述者。要“用笑容播撒温暖、用拥抱传递友谊、用心灵汇聚力量”。与全球青年以诚相待,以青春特有的方式讲好中国青年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故事。
讲述有温度的中国故事,关键在倾听。在现代条件下,交流更加便利,但沟通并不如人意,就是因为人们渴望被倾听,但是不愿意倾听。我们要感悟中国在倾听、世界在倾听、未来在倾听的时代脉动。当今世界需要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声音,我们要有使命感地讲述中国,推动中国更好的走向世界;有对象感地讲述中国,推动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有时代感地讲述中国,推动形成面向未来的全球观。
讲述有温度的中国故事,核心在话语。我们要把北外语言资源转化为语言优势,把语言优势转换为话语优势,成就世界一流的中国故事讲述者。话语构建需要对象感。比如,谈到合作共赢,对东南亚人讲“水涨荷花高”,对非洲人讲“独行快,众行远”,对欧洲人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对中国人要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心心相通的话语拉近人们的距离,产生共鸣和协作。
同学们,让我们以史为镜,写好中国故事的记叙文;以理服人,写好中国故事的说明文;以文化人,写好中国故事的散文诗,以语为媒,推动中国故事走向世界。

同学们:
你们来自五湖四海,散发着独特的青春气质和文化气息。希望你们毕业走出校门的时候,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同时也拥有“又红又专又雅”的北外气质。希望你们心怀“国之大者”,厚植为民情怀,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希望你们以语为媒,以文载道,讲好中国故事!希望你们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成为有故事的北外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