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至7月1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内罗毕大学斯瓦希里语系、巴耶鲁大学尼日利亚语言翻译及民俗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年非洲语言文化研究国际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北京、内罗毕和卡诺三地同步举行。会议由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支持,以“语言无界:中非共塑全球南方新叙事”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海内外近百位非洲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参会交流。
6月30日的开幕式由内罗毕大学Iribe Mwangi教授主持。他回顾了三校合作历程,并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巴耶鲁大学校长Sagir Adamu Abbas教授、内罗毕大学校长Margaret Hutchinson教授(由副校长Jackson Maalu代为致辞)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贾文键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Sagir Adamu Abbas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尼学术交流史及北外与巴耶鲁大学的合作历程,并表示此次研讨会是学术界南南合作的一盏明灯,也是全球南方国家间学术外交与合作共赢的典范。

Margaret Hutchinson在致辞指出,此次会议不仅是一场学术交流盛会,更是全球南方国家通过语言与文化对话实现合作与互信的重要平台。

贾文键强调,当前中非关系正迈入构建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语言作为沟通桥梁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北外将继续聚焦“全球语言、全球文化、全球治理”三大领域,深化非洲语言文化教学与人才培养,为中非友好与合作提供坚实支撑。

开幕式后,来自中非学术界的三位知名学者作主旨发言。尼日利亚奥斯曼·丹·福迪奥大学Salisu Ahmed Yakasai教授以《沟通文化,开创未来:翻译提升非洲—中国关系发展》为题,强调翻译在中非合作中的核心作用。东非斯瓦希里语委员会执行秘书Caroline Asiimwe博士在发言中聚焦斯瓦希里语在中非合作中的作用,她指出推广这一非洲本土语言将有助于深入推进中非合作。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袁筱一教授则以《非洲法语文学在中国——研究领域的兴起》为题,介绍了非洲法语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历程和研究前沿,并呼吁以非洲视角重新思考世界文学。
主旨发言后,内罗毕、卡诺和北京分别举行分论坛。7月1日,北京分论坛与会者围绕 “非洲语言文学本体与多元文明交流互鉴”“从语言文学到区域国别:跨文化交流中的非洲身份认同重构”以及“全球数字化转型中的中非经验与文化包容性建设”三大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与会学者围绕各自的研究议题,分享最新学术成果,现场交流热烈。
闭幕式由北外非洲学院豪萨语教研室主任李春光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余静远博士,博茨瓦纳大学Budzani Gabanamotse-Mogara教授,阿尔及利亚翻译研究所科学委员会主席Ferial Filali教授以及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Shani Omari Mchepange副教授分别对各分论坛发言进行了精彩总结。
北外亚洲学院非洲学院党总支书记许晔致闭幕辞,他表示,今年正值亚非会议召开70周年,本届研讨会以“语言无界”为主题,既是万隆精神的延续,也是全球南方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尝试。

自2020年起,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已连续五年主办“非洲语言文化研究国际研讨会”。今年的研讨会首次由北外携手非洲高校联合主办,并在非洲设立线下会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未来,研讨会将继续发挥语言文化桥梁作用,致力于推动中非人文交流走深走实,为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